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一、学校简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高校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入选世界大学和学科(简称“双”)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48年的中原大学,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是全国首批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学校现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10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6项,普通高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13个;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3个基地,即“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基地”“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设立了500多个学生实习实践基地。
二、学院及学科建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成立于2004年9月。学院的新闻、文学、艺术等专业的开办与学校的历史一样长久,源头是1948年中原大学创建之初设立的新闻系和文艺学院,而1997年重建的中南财经大学新闻系则是其新的起点。学院现下设新闻传播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和艺术系;拥有新闻传播学及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点,新闻传播学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为学校重点学科。设有世界华文文学与传媒研究中心、文化传播研究所、法律与文学研究所、数字媒体艺术研究所、戏剧影视研究中心和儿童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编辑出版有学术集刊《中国新闻评论》、《影视戏剧评论》和《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年鉴》。
学院以培养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应用型、通融性、开放式”为办学特色。学院举办的一年一度“影像中南”艺术节获得教育部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二等奖。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传媒与艺术实验中心。学生主要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中国新闻社、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湖北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和教学基地实习。很多优秀毕业生就业于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东方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有三百多名毕业生被保送或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历年均为100%,本科毕业生近几年一次就业率均在94%以上。
面向未来,学院将秉持“博文明理、厚德济世”的校训,具体落实“崇实求真、博文广艺”的院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努力创造美好的明天。
三、申请条件
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体健康。
2.已获得学士学位,并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三年以上,或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对已获得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为国(境)外学位的,其所获的国(境)外学位需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
四、培养方式
1.授课形式:采取“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授课。
2.授课时间:节假日授课,或者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安排。
3.教学管理:每个班级建立学员群和群,配备班主任,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老师授课。
五、课程设置
六、证书颁发
学员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后,颁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学、传播学高级研修班结业证书》。
若学员有更高层次的学习需求,在本人自愿情况下,学院可协助学员对接校内各类高等教育办学项目。
七、收费标准
高级研修班录入学员,培养费必须一次性缴清,逾期不交则视作自动放弃学习。所有费用一经交纳,因学生个人原因中止学习,费用不予退还。
收费标准如下:
1、报名费:500元;
2、课程培养费:31800元;
3、课程教材费:1000元;
八、报名手续
提交本人身份证,本人最后学历、学位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原件查验后归还)、二寸近期免冠蓝底照片6张。